加急见刊

业余英语学校的儿童学习焦虑研究

卢已均  2008-11-11

【摘 要】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外语学习会造成一定的负影响。儿童在学习外语方面固然有其优于成年人的地方,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还没有发展成熟,缺少自律,容易产生学习焦虑。根据Krashen、Horwitz等关于焦虑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等理论依据,本文从家长、教师、学生本身三个方面探讨了业余英语学校这一特殊环境中儿童的学习焦虑问题。

【关键词】业余英语学校;焦虑;儿童

1. 对焦虑和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研究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情绪范畴,指的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H.D. Brown(1973)指出,焦虑是和自尊(self-esteem)、抑制 (inhibition)和冒险(risk-taking)等情绪有紧密联系的。对于焦虑和外语学习的关系,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把它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Krashen(1981)提到:自信(self-confident)、缺少焦虑(lack of anxiety),外向(outgoing)和自尊(self-esteem)的人更容易习得第二语言。研究证实“焦虑”是个复杂的心理现象,不少变量对其都有直接影响。提出这些变量包括学习者本身的心理特质、环境的影响、学习者对母语和二语语言能力的自我肯定程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学习者对学习的冷漠和不感兴趣等。MacIntyre,Noels和 Clement(1997)指出,那些过于低估自己能力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Spielberger(1966)的研究表明,20%以上的学生因为典型的高焦虑导致学习失败被迫中途辍学,而在低焦虑的学生中,因学习失败而辍学者只有6%。由此可见,焦虑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Horwitz等(1986)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Horwitz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并以其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份测评外语焦虑程度的量表,即FLCAS(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该量表共33个题目,包括测试焦虑、交际疑惧和对负面评价的畏惧三个维度。然而,外语学习的焦虑不是这几种纬度的简单组合,这是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情感、意识和外语学习课堂上的行为综合体,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焦虑。

2. 业余英语学校的儿童学习焦虑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股“儿童学英语热”,不但很多小学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甚至出现了很多“双语教学”的幼儿园。本着“先人一步,处处领先”的原则和理念,很多家长除了让孩子在自己学校学习英语外,还到处打听师质优秀,口碑良好的业余英语学校,利用晚上、双休日或者寒暑假的空挡,给孩子“加餐”。这样的孩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在自己学校里英语成绩属于中下,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所以只好让他在课余时间补课。另一类是本身英语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但家长不满足于小学里所能学到的有限知识,希望孩子在课外学到更多的英语,提高他的口语和实践能力。一时之间,英语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是,但依然常常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到最后,本应该实现小班化教学的英语班级人数甚至会扩大到三十人以上甚至更多。

作为一个在英语业余学校兼职多年的教师,笔者常常会产生许多疑问:家长对于他们的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期望呢?这些在英语业余学校“加餐”的孩子真的能实现家长们的期望吗?孩子们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英语真的是出于他们本身的兴趣吗?如果不是,那么这样的动机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业余学校的学习剥夺了很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他们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和情绪呢?

2.1 家长的期望与儿童学习焦虑

阿特金森(1953)在《成就动机》一书中发展了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tion-value theory),他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把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15名者都能得到奖励。

结果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有可能成为第一名;而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15名之列,于是,这两组学生都认为无需努力了。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二分之一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会失败。

同样,当家长的期望过高时,儿童学习者感觉要达到家长的期望过于困难时,就会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产生倦怠,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比如某一孩子最初在自己小学里的英语成绩只有60多分,到业余学校学习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为85分。孩子非常高兴,渴望得到家长的称赞,可是他的母亲却说:“你在业余学校补习了一年,也考不到90分,有什么可高兴的。”这严重挫伤了孩子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这个孩子会把自己考不到90分归因为自己本身智力低下等难以改变的内因,因此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但是,当家长的期望过低时,儿童学习者觉得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是太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会产生骄傲情绪,从而对自己的水平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对学习产生松懈的心理,也不利于孩子学习上的进步。

家长期望值的过高或者过低,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分指责或过度称赞,同样会影响成就行为倾向。因此家长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会减少孩子在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并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成就动机,从而实现既定的成就目标。

2.2课堂氛围与儿童学习焦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avin(1997)提出的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包括教学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适当性(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诱因(Incentive)和时间(Time)。Slavin强调了教师在调节课堂环境和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作用。教师在讲演、提问、讨论等一系列的教学呈现活动,对学生是否有意义,感兴趣;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程度;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多作奖励的程度,是否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是否充足。这四点构成了有效教学的特征,缺一不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和具有丰富知识与教学手段的老师,对学习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业余学校聘请了中小学的英语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往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虽然业余学校常常会采用最新版的进口教材,但由于这些教师缺少相应的培训,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新教材,从而使课堂又走回了中小学惯有的学习模式——上课是简单的背诵、朗读以及讲解。本来抱着一定兴趣而来的孩子,感觉这样的课堂和自己学校里没什么两样,很快就会产生厌倦。

儿童总是渴望新鲜的事物,喜欢玩游戏。Krashen提出的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和comprehensible output(可理解的输出),更适用于儿童学习者在课堂上习得外语。假如能给他们一个真实的环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去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同时运用语言,就能使他们更轻松地掌握外语。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课堂游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儿童英语教师必然是一个好的课堂游戏设计者。

只有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记忆的强度也会大大增加。

2.3儿童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儿童学习焦虑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分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当儿童处于自己本身的兴趣进行学习的时候,就是处于内部动机。内部动机使儿童能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在内部动机推动下学习的孩子不容易产生焦虑。

但大多数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学习的动机往往来自于外部,譬如父母的强制、教师的赞扬所带来的成就感、某次考试失利的挫伤感等等。不同的外部动机对儿童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动机不当,儿童势必会产生学习焦虑。比如有的孩子本身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但处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在业余学校补习。出于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缺少主动性,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更不愿意大声朗读和复习,结果是成绩毫无气色,招致父母更多的责骂,因此对英语学习的反感越来越深。这样的恶性循环,使他在儿童时期就对英语学习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自己把英语定义为“自己最不喜欢的科目”。这样的焦虑不仅影响到英语学习成绩,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对任何学习都产生畏难的情绪。

同时,有些儿童虚荣心比较强,他希望常常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伴们的羡慕。但如果一个班级里有比他更为优秀的孩子,或者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忽略他,他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感觉受了挫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会开始慢慢减退。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儿童的学习动机,同时把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这成为教师和家长在减轻儿童学习焦虑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Krashen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当焦虑为零时,效果最好。当家长们盲目地把孩子送到英语业余学校,无意中使孩子产生学习焦虑的时候,必然实现不了学习外语的预期目标,反而增加儿童的学习负担,使之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只有减少或者消弭儿童在外语学习中产生的焦虑,才能防止儿童的学习障碍以及教学效果的弱化。

[1]Horwitz, Elaine K. & Cope,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0:125-132

[2]Krashen, S.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3]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4]Slavin, R. 199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 [M] .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5]Zoltan. Dornyei. 200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