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研究


自嘲与批判:英国动画的文化心理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英国黏土动画《小羊肖恩》,对英国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深度解读,以足球、自嘲和摇滚为切入点,勾画出英国文化的基本轮廓。同时引入中国动画及其文化内涵作为对照,为国内动画的内容发展指引方向。关键词:英国;动画;自嘲;文化;研究一国的文化,角度之多难以一一指出,但不可否认,在成长之初接触的文化产品对初期文化环境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视和网络普及率颇高的今天,动画可以被看做早期启蒙教育的利器,并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此动画在形成社会心理、社会环境、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一个高傲而沉稳的国家,从一款简单的粘土动画《Shaun the sheep》(《小羊肖恩》),便可以管窥这个国家文化的某些侧面。一、《Shaun the sheep》简介《Shaun the sheep》诞生于2007年,这部黏土动画曾获国际艾美奖,是英国阿德曼动画工作室与英国BBC联合创作的动画短片集。该片以农场里的小羊做主角,没有任何对白,只有咩咩的羊叫和各种声音效果,包括带着典型的英式小圆眼镜的农场主也只能发出怪异的声音。这些

2013-02-07

关于十九世纪英国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摘要:近年来,中国形象的异己表述已成为学界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探讨十九世纪英国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在简要概括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中国形象。十九世纪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摒弃期,在当时绝大部分欧洲人眼中中国已经是一个落后愚昧的野蛮国,中国人被视为劣等民族,成为被蔑视的对象。本文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形象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关键词:十九世纪 中国形象 英国文化视野 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的中国在英国人眼中是一块令人神往的人间乐土。在14世纪的英国散文家曼德维尔笔下,中国是一个世间珍宝无奇不有的蛮子国,那里有世上最强大的大汗君王,以及他那布满黄金珍石,香满四溢的雄伟宫殿。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更是进入了“中国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几乎成了英国人眼中的典范,中国的理性主义,王道思想以及科举制度受到了众多英国文人的赞赏和追捧,大部分英国人把中国视作一个和平繁荣文明的乌托邦国度。虽然这期间也有少数作家对中国持否定态度

2012-11-09

关于用任务来教学,在活动中学习——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在英国文化节中的运用与体会

: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力求讲得详尽和透彻, 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和质疑的过程, 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现代的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转变角色,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挑战传统的英语课堂, 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

2012-06-16

英国的骑士制度与骑士文化分析

摘 要: 骑士制度不是英国本土的产物,但它在英国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发展与完善起来,骑士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化。试从阐述骑士制度在英国的建立、演变到衰落出发,着重讨论骑士精神所蕴含的品质以及骑士的典雅爱情观,最后简要勾勒骑士精神在英国文学中的演变,希望能够从一个较为全面的角度介绍对英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骑士制度与骑士文化。 关键词:骑士制度;骑士文化;骑士精神;典雅爱情观一谈到英国,不由得让人想起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当中,所传递的英国绅士的形象都是深入人心的。所谓的绅士精神,大概就是指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重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而这种“绅士精神”的形成,大抵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因为我们知道,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英国的民族性格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使现代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包含了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或许,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骑士精神,那就是:忠君、护教、行侠(唐国清,2006: 42)。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充

2011-11-02

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分析:对中国大众文化分析的启示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萌芽、发展而起步的,从一开始就存在本土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这种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要建构更广阔的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分析视野,就应当实现伯明翰学派或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资源的结合,并将之导入中国地方性语境中。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中国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以作为主要分析视野和方法。这种照搬套用的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方“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诚然,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也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但是,其缺陷也是相当

2011-11-02

英国精英文化批判

【论文关键词】社会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论文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化研究成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思潮,而精英文化批判则是它的重要倾向之一。本文顺着英国。文化与社会传统,追溯了精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大众文化的对立。通过批判它对于少数派文化的尊崇和对于大众文化的排斥,揭示了精英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控制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成了西方学术界格外热门的话题。文化研究广泛地渗透到各个学术领域,成为最具活力的学术思潮,有的学者甚至断言文化研究已经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学术主潮。与此同时,文化研究又是最含混、最难以确定的领域,迄今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尽管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它对精英文化的批判。从一开始,文化研究便致力于批判精英文化,努力消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甚至可以说文化研究是在与精英文化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国的精英文化传统源于何处呢?精英文化是如何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的呢?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尤其是在《文化与社会》中,文化研究最重要的奠基者雷蒙

2010-12-06

“创意英国”的文化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早已提出了“大营销”的概念。国家、城市都能够成为一个被经营的品牌,国家、城市的品牌同样需要用营销策略去整合、塑造品牌形象。大营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法?体育、政治、经济都是实用的工具,而英国人选择的是文化。当若干年前Christine Sinner(中文名邝舒岚)在伦敦参与英国政府主持的一个在全球许多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时,她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个调查的用意是要了解世界人民对英国的印象。调查显示,许多外国人认为英国人是古板、守旧的,他们对英国文化的了解竟然还停留在狄更斯时代的高帽子、黑色礼服上,对英国的商业文化毫不了解,对英国的科技的了解也仅限于工业革命时期!中国人对英国的印象也是如此。人们对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明星、城市甚至百姓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而对于英国,人们只保留对上世纪绅士的残余印象。在这个调查中有一项是测试人们对英国政治家的了解程度,四个选项中,有三个名字是真正的政治家,而另外一个名字,是Christine办公室同事的名字,结果测试结果出来,认为Christine的同事是英国目前最有名的政治家的人数竟然大大超过其他三个真正的政治家!这成为一个

2003-11-19

英国道德文化的旗帜——浅议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

论文关键词:狄更斯 道德文化 旗帜 人道主义论文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从自己艰难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文学创作揭露生活的真实。他宣扬人道主义,把道德文化作为一面旗帜,引导人们博爱,共创一个美好的社会。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生活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通过文学创作宣扬人道主义,从道德的角度对生活进行评判。在他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中,都把人道主义作为作品的主导思想。第一时期中受难的“小人物”最终赢得了富有资产者的资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时期中的有钱人在“苦难教育”和“温情感化”下开始帮助困难人;第三时期中,为了让人们弃恶从善,他创造了一个个完美的人道主义者形象,并强调人的道德与命运紧密联系。他从来没有停止关于道德的说教,并用自己的作品当作道德文化的旗帜,呼吁富人和穷人克服各自的偏见,互谅互爱,引导人们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一、狄更斯艰难的现实生活经历,奠定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生活基础。一八一二年,查尔斯·狄更斯出

2009-10-19

英国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文化成因探析

[摘要]英国被认为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但其民主制度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虚”“实”结合的立宪君主制和以两党制衡为核心的议会内阁制,它们都散发着浓厚的英国文化气息。文章以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理论为基本框架,在考察了英国政治发展史的基础上认为,源自贵族文化的顺从型政治态度、理性精神与实用主义相结合产生的渐进主义行为方式是英国政治文化的两大基本特点,因此也成为了具有不列颠绅士气派的英国民主制度的重要文化成因。[关键词]英国;政治文化;立宪君主制;内阁制英国被认为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但其民主制度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君主制、内阁制还是两党制,都体现着浓厚的英国文化气息,为人们从文化视角研究政治制度提供了典型案例。政治文化的提出者阿尔蒙德认为,人们对于政治现象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影响着政治生活中正在进行的活动,并构成这些活动的基础,同时也被这些活动所影响。因此,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政治体系都应该对文化和结构两者进行考察,既简明扼要地勾画出一幅其政治文化最基本的轮廓的图画,从而发现文化的态度类型,同时也应该相应地勾划出一幅其结构和功能的图画。这一理论

2009-06-09

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

在当今西方世界,媒体与传播(media & communications)已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尤其从6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然而,鉴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独特历史和遭遇,媒体与传播研究在本来就倍备冷落的社会科学中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在国内有关传播媒体的论说和文字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同时还有知识界对汹涌而至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有感而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传播媒体进行系统的经验研究和严密的理论分析的文字则很少①。这种研究状况,与大众传媒本身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所扮演的愈来愈关键的角色极不相符。因此,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提倡发展文化与传媒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对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进行简单的综合介绍,重点选择在传媒研究历史上有过重大突破和影响的研究机构及其研究成果,并希望借此能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 1. 早期经验主义的传播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对大众传媒的关注,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

2003-04-30

理论与经验:介入大众文化的两种路径[1]——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的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辨证方法论,英国文化研究则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法兰克福学派以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来的“异化”思路批判和解析大众文化,而英国文化研究则采用历史主义的现实态度,凸显了工人阶级对英国社会“共同文化”的贡献;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所采取的是抵制和超越的态度,英国文化研究则对工人阶级文化进行不遗余力的救赎与正名;法兰克福学派对“精英文化”被褫夺表现出了极其的不情愿,大有用“应然”反对“实然”的意蕴,而英国文化研究则小心翼翼地求证工人阶级文化现实的合法性,更多地是要为“实然”争取“应然”的地位;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大众文化因为达不到他们的审美趣味而必然招致政治上的无能,而英国文化研究则认为,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不但在政治上是合法的,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经验。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介入大众文化的路径所发生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文化批评的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其中,以审美趣味还是现实政治作为出发点,是这一变化发生的重要契机。[关 键 词] 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英国文化研究 审美 政治本文试图讨论

2006-08-04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

曾有学者认为,受众是由设想它的范式所促成的建构物。[1] 因此,研究范式不同,受众的角色定位便有所不同,而且研究受众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早期传媒研究的主流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式出发进行的传媒效果研究,认为传媒一旦发出刺激信号,受众必定会在态度或行为上有所反应,传播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并测量这种受众反应。在这一研究传统中,受众多处于被动地位,而研究主要采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量化方法来进行。与之不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从文本—话语模式出发,关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建立,认为意义是由传播者与受众通过文本进行协商而产生的。由此,它确立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动性,并具体考察两方面的情况,即受众如何解读文本,以及受众如何在日常生活语境中接受文本。与此同时,它还开创性地把民族志方法论引入到传媒研究中来,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受众研究。就这样,带有鲜明人文科学色彩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开辟了受众研究的一条新路径,同时这也构成了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关注效果的传统受众研究的有益补充。一、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新范式的兴起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在新左派观

2009-07-27

对中国、阿拉伯、英国三部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提 要:本文以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埃及诗剧《莱拉的痴情人》、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文化层面的多向观照和审视,从梳理其表面的趋同入手,再探究分析其深层的相异之处,从而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三部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迥然各异的爱情表现以及三部悲剧文本所凸现的不同文化景观和审美需求。关键词:爱情悲剧 民族文化心理 文化景观 审美情趣每个民族都有其对爱情婚姻的独特理解,但纯洁美好、坚贞不渝的感情却是每个民族追求向往的最高境界,因而,每个民族都有其纯情爱情的典范。汉民族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阿拉伯民族有“盖斯与莱拉”的故事,西方民族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三个爱情故事都是讲年轻男女相恋不能结合,自杀而亡,有着纯殉情这一共同母题,本流传于民间,是各种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和记忆的结果。后经文人之手再创造,跳出了民间文学的范畴,进入纯文学领域而名垂青史,在各自所属的文化圈中熠熠生辉。本文将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埃及诗剧《莱拉的痴情人》、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重新置放于其诞生的文化土壤中进行多层面的探究和体察,

2006-01-19

威廉斯对英国文化研究发展史的理论贡献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史上,威廉斯以一个被他实质性地拓宽了的“文化”定义而居开山之功。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全部”,二是“特殊”。通过前者,他将日常生活和社会体制纳入“文化”范畴,并强调了各种经验形式的相互关联;通过后者,他将“文化”作为“指意系统”,也就是将人类的所有表意实践视为“文化”,大众文化因以位列其间,英国文化研究的意识形态批判维度也由此滥觞。【摘 要 题】理论视野【关 键 词】威廉斯/英国文化/生活方式/指意系统/文化唯物主义【正 文】 在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史上,雷蒙德·威廉斯以一个被他实质性地拓宽了的“文化”定义而居开山之功。 这个定义起先是他在《文化与社会》(1958)所提出的“文化”即“全部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的、知识的和精神的”(Williams, 1959:xvi);随后则是他在《漫长的革命》(1961)中的进一步发挥: 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绘,这种生活方式表达某些意义和价值,但不只是经由艺术和学问,而且也通过体制和日常行为。依据这样一个定义,文化分析就是对暗涵和显现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即一种

2008-07-26

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上)

在当今西方世界,媒体与传播(media & communications)已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尤其从6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科学家们就大众传媒对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然而,鉴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独特历史和遭遇,媒体与传播研究在本来就倍备冷落的社会科学中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在国内有关传播媒体的论说和文字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同时还有知识界对汹涌而至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有感而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传播媒体进行系统的经验研究和严密的理论分析的文字则很少①。这种研究状况,与大众传媒本身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所扮演的愈来愈关键的角色极不相符。因此,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提倡发展文化与传媒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对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进行简单的综合介绍,重点选择在传媒研究历史上有过重大突破和影响的研究机构及其研究成果,并希望借此能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 1. 早期经验主义的传播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对大众传媒的关注,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

200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