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5-27 10:00:04

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因营养过剩而肥胖者增多,使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佳[1]。脂质液化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收集2007-2011年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探讨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1信息和方法。

1.1通用信息。

2007~2011年我院妇产科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30例。大部分病人术后症状不明显,全部病人术后4~8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按下压切口,渗液可增加。切开后发现有明显的红肿,有脂肪滴落,连续3次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10例术后第5天出现渗液,5例术后第4天出现渗液,4例在7天内观察到,1例在手术后8天发现。术后有8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6℃。

1.2方法

依据渗透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渗血较少时,应排除切口感染,每天挤压切口1-2次,尽量挤去液化脂肪,并用红外线照射,然后在切口表面洒一层脐粉,包覆敷料。如有渗液,切口不愈合,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拆缝、开切口,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严格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利凡诺尔纱条引流,每天换药2次,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再进行缝合。

2结果

3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13天。

3讨论

当前,国内外对脂肪液化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患者认为术后出现以下表现的患者可以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术后渗液,②切口皮下渗液较多;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浮脂滴;渗液镜下发现大量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④临床未见炎性反应;④渗液检查有大量的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起因:①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肥胖人群单位组织供血较少,而且脂肪太厚,在切割时易残留脂肪孤岛,以致难以避免缝合缺陷,造成脂肪液化、坏死和渗液[3]。②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手术后咳嗽等均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③局部水肿,可使局部张力增高,血管受压,影响局部血液循环。④手术缝合不当,缝合过紧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缝合过松则留有死腔和大量渗出。⑤高频电刀加大功率甚至是用电凝引起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灼伤,部分脂肪细胞由于热损伤发生变性、坏死,术后形成较多的渗液[4]。

预防对策:①积极治疗糖尿病:术前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对妊娠水肿病人要积极处理原发病,以缓解水肿。②操作时要慎重。对切口要有彻底的止血和保护,缝合间隙要恰当,不留死腔,对合好,避免错位,缝线,结松合适。缝好腹膜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掉掉的脂肪组织。③肥胖者慎用电刀,或者在手术刀下迅速切开皮下组织后,再用电刀局部电凝止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损。④手术后有咳嗽的病人除对症治疗外,嘱其在咳嗽之前,将双手放在切口的两侧加压,以降低创面压力。⑤手术后注意严密观察,对于切口已经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应及时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切口,以防止感染。可以辅以治疗,通过红外线照射,可以加强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和渗出物吸收,从而促进切口的愈合。因此,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需要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的注意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