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陈娟  2012-02-23

【摘要】目的 通过10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10例患者住院10-12天,平均9天,10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肢体功能障碍,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综合征,甚至血栓脱落引起急性肺栓塞导致死亡。笔者总结了我科两年多时间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开展妇产科手术2000多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均行经腹手术,其中剖宫产手术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2例、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痛,行走活动受限,皮温升高。确诊,其中单侧肢体栓塞9例,双侧下肢栓塞1例。

1.2 方法 采用介入疗法如放置静脉滤过器、血栓旋切器、支架置入术,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同时肿胀的肢体给予50%硫酸镁湿敷。

2 结果

10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肢体功能障碍,平均治疗时间为9天,均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因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出现情绪紧张、恐惧、抑郁、急躁、易怒等,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积极地和病人交流,以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同时,在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治疗方法、目的、注意事项,消除其压力,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2 一般护理: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5天,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的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的锻炼,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服而影响静脉回流。抬高患肢,肢体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曲15度[1],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和水肿。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给予患者低盐低脂肪高热量高纤维素清淡饮食,因这种饮食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防止大便干结而用力排便所致的血栓脱落等等,并告知患者饮食对疾病的防治的重要作用,使其能积极配合,早日康复。另外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默念数字等。 3.3 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护理:我科应用的抗凝药为肝素和华发令。如果应用过量易引起出血,用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及时复查凝血常规,并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时,只能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药液注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意不要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迹象。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的消退程度,检测凝血系列,防止溶栓过度导致出血。应用尿激酶时均从足背静脉穿刺,滴注时持续在踝上加扎止血带,压力以滴入为度,使药液向深静脉回流,从而起到局部高浓度的直接溶栓作用[2]。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3]。

3.4 外敷药物的护理:加强皮肤的护理,给予50%硫酸镁药液热敷,将清洁毛巾浸入50%硫酸镁溶液中,然后将毛巾包绕患肢,外用尼龙薄膜包扎保温,每天3次,每次10~20分钟。因硫酸镁外用有解痉、止痛、消肿作用,热敷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水肿吸收。用50%硫酸镁局部湿外敷,温度应在30~50℃[4]。

3.5 出院指导:做好出院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持续使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及过量所致的危害如不同部位的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出院后最好连续使用长简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久蹲,休息时抬高患肢,多饮水,进食清淡高热量富含纤维素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以防血栓脱落致肺梗塞而危及生命。要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并且告诫病人要绝对戒烟,防止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4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管壁受损,前两者为主要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于术后开始床上活动时间晚、常规应用止血药、高龄、全身麻醉、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等有关。下肢深部小静脉丛血栓形成后,症状轻微,这些轻微症状常被手术创伤的痛苦所掩盖,临床上患者和医生都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延误治疗,而酿成血栓[5]。因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台文霞.15例股青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11—213.

[2] 廖桂红,刘丽森.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4.

[3] 陈律,陆军.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48—449.

[4] 庄莉,刘艳琴.产褥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9):1027.

[5] 刘爱霞,刘鹏. 子宫肌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966-968.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