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临床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田娜  2012-05-24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边缘学科,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我国急诊医学发展较快,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诊ICU”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作为医学院校,我校已在医学专科教育中开设了急诊医学必修课程,但目前学生数量较多、层次不一,多数医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后,仍存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因此,对传统模式的急诊医疗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依据目前的国情、校情、院情,我们对实施急诊医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素质教育融于急诊医学教学中,将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培养方法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一、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急诊医学有其独自的理论体系,既需要专科知识,又不等同于专科知识,需要将急诊专业理论与他们已有的专科理论进行对比、综合,使其对急诊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急诊医学“急”的临床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急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迅速、准确的抢救,不但需要过硬的急救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当今急诊医学最新的发展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改为30∶2;重大灾难事故现场伤员的拣伤分类,即“黑、红、黄、绿牌的含义”等。又如中毒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中毒总论的内容,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毒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新型毒品中毒、工业意外中毒。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为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对急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医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其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照临床工作过程,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操作训练及考核、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完成教学内容,达到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真正融合,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如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等知识的教学在实训室进行,让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对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运用了情境式教学方法,如现场急救的学习,设计较逼真的车祸现场,有昏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骨折的、出血的等伤情轻重不等的患者,让学生分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抢救。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工作风险高,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因此在急诊临床教学中应增加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尤其强调对医疗程序的严格遵守,杜绝诊疗过程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要通过加强对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使学生形成对“病历”严肃性的认识; 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医疗程序的严肃性和违反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通过相关概念的分析,如: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原则,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注重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急诊医生所面临的往往是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对病情的焦虑恐惧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家属往往比较急躁,甚至言语过激,而医务人员的言行特别是粗俗的言行都会增加病人及家属的焦虑,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将来的实习、工作中要谦虚谨慎,注意说话的态度和分寸,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真切地感受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总之,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实际技能操作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意识及医患沟通能力。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临床急诊医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急诊医生。

[1]陈安宝 袁勇 急诊医学教学与改革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4(28):236~238。

[2]乔杰 赵文秋 刘朝晖 叶蓉华 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医学教育,2001,(2):39~40。

[3]罗真春 王鹏飞 凌宗秀 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5(14):3。

[4]富学林 陈军宁 韦广粤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2010,23(8):281。

[5]彭雯 李超乾 急诊科临床教学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152~15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