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


浅谈产业集聚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对商丘市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保障的对策性建议。论文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为了了解产业集聚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课题调研小组在商丘市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期间共走访了10个产业集聚区,走访村民576人。通过查阅政策文件、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一、产业集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总体现状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已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和优势地区。目前商丘市共有11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涉及行政村121个,自然村314个,农村人口20多万人。截止2012年7月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共征地78893亩,涉及失地农民66000多人。据测算,随着承接产

2013-03-15

对于新时期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现状浅析及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在农民生活中一直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角色的土地被大幅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本文着力于通过失地农民在权益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城市外延的农村延伸,而在这过程中亟需大量土地,由此造成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许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剥离出来,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攀升,这样造成许多的农民被剥夺了居住权,当然城市化推进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广大的农民只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征地的程序和标准以及对待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举措能否更人性化,并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征用、安置失地农民的关系。一、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概况随着高考不断扩招,大学新区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大学城、大学湾等项目的上马必然使得大量的城郊农村土地被国家征用,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总规划用地l221.07hm2,其中占用农民耕地大约

2012-07-05

关于浅论“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农民很大一部分进入城市谋求生存,但又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使得他们处于农村保障体系于城市保障体系之间,城市失地农民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不利的。本文论述了“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所应该概况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构建“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民 城市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一、引言土地一直是农民生存之本,立世之基。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土地被大面积征收,其规模、幅度以及速度急剧增长,这导致了大量农民无地可种。截至目前位置失地农民几近4500万人,这些农民成为了失地人口很大一部分涌入城市,他们希望在城市中寻求生计。本文所提及的“城市失地农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大量征土地所导致的那部分失去土地进入城市谋求生计的农民。“城市失地农民”是近期社会工业发展、城市空间扩展占用农民土地所产生的一批人群,但农民失地的现象早在计划经济年代早已有之。那时由于征收农民土地数量较少,政府往

2012-04-05

浅议我国失地农民问题

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存、发展和就业权利受到了严重威胁。本文试图从失地农民、政府、国家三个层面分析失地农民问题成因,找出对策以充分发挥失地农民、政府、国家三方优势,确保失地农民权益得到保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关键词:失地农民;问题;补偿;保障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用途越来越广,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是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概述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失地农民问题成因,找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以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一、失地农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整体“失地农民”一词是现阶段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累计不少于4000万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2010年发布关于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险条例》的提案,指出,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1]

2012-03-08

试析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措施

摘要: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现状。因此,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安置模式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一旦被征收或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将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贫困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目前,中国因城市扩展产生的失地农民有4 000多万人,有研究显示,若照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估计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群体将达到1.1亿人,其中将有5 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8 000万人。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一套保障长远生计的安置模式是当前征地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

2011-12-13

试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分析

论文摘要:在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养老提出初步设想,并就具体操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是指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因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用而丧失土地的农民。当前我国这个社会群体正在迅速扩大。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高达4000万~50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的预计,2000~2030年,我国占用耕地将超过363.34万hm,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生活很不稳定,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造成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为此,笔者探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途径。1失地农民问题产生根源1.1我国土地所有权不明晰 《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用。但是,法律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界定,大量盈利性商业项目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取得征地资格,尤

2011-12-09

试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建议——论浙江台州的实践

论文摘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必须与城市养老保障制度衔接起来,为将来可能的对接预留接口。浙江台州的实践符合这个原则,具有创新性,但实行3年来也出现了新问题。应该从规范政府出资时间与资金来源、引导失地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织、完善参保人员的转移政策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创新;问题;建议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各地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从得到的信息来看,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市、县一级层面上进行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探索。浙江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很快,失地农民问题尤为突出,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保障)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的也较早。台州作为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新兴地级市,自1994年撤地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很快,农民失地多,矛盾突出,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要求迫切。从2003年开始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广泛考察和论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其制度设计较其他地区有独创性,但实行三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理清思路,进一步完善。本文旨在介绍台州市的制度创新,并把重点放在实证数据

2011-12-09

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老有所养”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失去又导致养老问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求在发展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 养老保障 和谐社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土地需求进一步增加。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修建公路、建设工业园、扩展城市等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民生活中起主要保障作用的土地在有限的补偿后被征用了,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各地对失地农民养老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和谐建没,要求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解决好

2011-12-09

探究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现有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现有社会保障关系论文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现有的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现有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过渡;但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独立于现有的社会保障。一、失地农民的概念及其社会保障(一)失地农民的概念。失地农民是指因土地被征用等原因失去了大部分或者全部土地的农民。目前对农民的定义主要有3种:(1)指某一特定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阶级,即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2)作为一种职业,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3)作为一种户籍身份,指在农村居住的农村居民。以上3种定义都说明农民与农业劳动、土地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对于那些已经完全丧失土地的劳动者而言,他们已经不能再归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行列。在现行二元结构下的中

2011-11-18

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由此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以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化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使其失去应有的效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在拆迁前后的思想态势的阶段性分析,探寻一条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城镇化;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三农”工作将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1]。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也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2]。农村城镇化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因此我国广大农村社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必然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也随之产生大量因拆迁征

2011-08-19

浅谈和谐社会中失地农民法律权益保护之研讨

: 论文关键词:土地征收失地农民权益法律保护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依法治国方略的能否实现,这要求国家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尤其是重视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目前农村土地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许多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日渐突出。为了继续顺利推进城镇化,同时又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的法律规范,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被征用。然而在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的许多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失地农民已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能否实现。一、失地农民法律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基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的视角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这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贯彻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的原则,以维护法的实质正义为目的,以保护弱

2011-08-19

关于论中国失地农民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就引发了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以保障农民利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失地;农民问题;科学发展观;权益保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大约在4 600万人左右,而且在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费,妥善的安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深刻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根源,完善各项政策,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根本利益为本,以此作为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唯一依据和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 一、失地农民的总体现状 1.农民的失地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5

2011-08-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措施分析

摘要: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现状。因此,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安置模式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一旦被征收或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将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贫困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目前,中国因城市扩展产生的失地农民有4 000多万人,有研究显示,若照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估计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群体将达到1.1亿人,其中将有5 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8 000万人。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一套保障长远生计的安置模式是当前征地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

2011-08-17

效率与公平框架下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状况浅析

摘要: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了“公平”的地位。为了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文章从法理学角度探讨了失去农用地的农民在失地前、失地中和失地后的权益受损状况。关键词:失地农民;失地前后;受损权益一、前言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三次“圈地运动”后,不论自愿还是非自愿,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给农民自身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失去土地的农民,陷入了失地又失业的困境,没有生产资料,没有生活保障,依靠低廉的征地补偿金,艰难地生活。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应当是指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规则的公平)。可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基本上得不到体现,非自愿的失地后却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定好了的补偿标准。买断式的补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财产权、收入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效率是经济学中的概念,而公平是

2011-08-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基本权益保障问题分析

摘要: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苏州市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单位,在城乡一体化试点过程中取得诸多经验,文章将以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为例,研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农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因征地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对郭巷街道失地农民调查的基本情况郭巷街道地处苏州城东南城乡结合部,过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水陆交通发达,被称为苏州东南的“黄金节点”。辖区内知名企业众多,辐射长三角的批发市场林立,城市的繁荣已打破水乡的宁静,郭巷街道已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城乡一体化的浪潮。2010年5月,原郭巷乡镇全部土地均被征用,所有农民均成为失地农民。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调查对象为21岁以上的问卷共122份。样本选择较好,基本能够反映郭巷街道失地农民基本权益保

2011-08-13

关于基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权益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要素被重新优化配置,大量农村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大批农民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和就业的土地,成为新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劳动技能单一、拿到的安置补偿费少、又享受不到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使他们成为游离于城乡社会之间的边缘群体,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四无”游民。诚然,失地农民之所以被边缘化,原因很多,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是失地农民边缘化的深层制度根源。 一、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一)产权主体模糊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现行法律对“集体所有”模糊的规定导致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下,“谁”真正拥有土地并不明晰。首先,“集体所有”是个人所有权基

2011-08-10

研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

摘要: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失地农民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本着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原则;模式 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其拥有使用权的土地交由子女耕种,耕种收获基本能满足老人的生存需求,可见,土地又承载着养老保障的功能。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养老保障。因此,探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模式,不仅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无忧的迫切要求,也是赢得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1.养老保险政策设计上的缺陷是失地农民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养老保险政策缺乏一定的强制性。调查显示,政府强制要求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8.3%。失地农民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理财能力不足,养老观念相对滞后,无法对自己的养老问题作出合理的安排。因此,仅靠“自觉”使更多的失地农民参加

2011-07-30

浅谈对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养老保障制度论文摘要:本文时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评价;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建设途径及汁策。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日益突出的失地农民生存利益问题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1、对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陈创度的评价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从以往依靠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转变为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且以家庭保障为主要方式。(1)家庭保障:即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成员或者说是亲属网络(赞如子女、配偶和其它亲属)忠实地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从经济来源讲,失地农民的收入一般由被征土地补偿费加上再就业所得工资或出租城郊房屋租金组成。在目前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总体偏低的状况下,失地农民的自我养老的能力较弱,且再就业也不易,因此,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的其它收入来养老。 (2)社会保障:它是商业保险机

2011-07-29

浅议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土地换社保社区养老院论文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每年会在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为4000万的基础上再加250万以上形成大批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费缺乏对他们的长远考虑、征地速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缺乏就业机会、失地农民素质不能适用币场化就业的趋势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失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石。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依然是本年政府工作中的重点,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映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以人为本,“三农”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农民安定了,社会都会安定,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失地农民是既有别于一般有土地保障的农民,又不同于城镇居民的边缘群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每年还要征250-300万亩耕地,每年要在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的基础上再加250万以上形成大批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农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次性征

2011-07-28

浅谈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探究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为此,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加强就业安置、建立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稳步推进,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城郊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现有失地农民约4800万。随着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多,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成了影响城区和城郊农村稳定、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笔者随机抽取了济宁市新城区某乡镇全部失地的大屯(97户)、李桥(35户)、北营(59户)、大店(30户)、南屯(34户)等5个村255户失地农户,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归纳,基本理清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一、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现状分析(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缺乏有效保障。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息繁

2011-07-27

浅谈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论文摘要:浙江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对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保障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以养老、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总体要求和一些具体措施及建议。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一方面失去了土地这一具有就业和养老保障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保体系,逐渐成为城市中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同时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土地换就业”的安置方式逐渐失灵,简单的货币安置、实物安置则只能解决他们的近忧,难以化解远虑,如何使失地农民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1.我省失地农民杜保制度建设的现状我省在2003年建立起了与当前经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比较可行的、比较先进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该制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尚属首创。然而受制于我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的财政实力,我省社保制度基本上包括全面保障型、养老保险主导型两个

2011-07-27

浅议保险业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领域中的实践

论文关健词:商业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论文摘要:保险业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成效显著。这种“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能够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风险管理职能。保险业参与失地农民保险的主要形式为两种: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和纯商业运作模式。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多层次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是指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高速公路及路网、水利、机场、城市道路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和城市扩张中,因建设征用土地需求的增加,而造成大量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大量征用的人口。根据预测,在未来十多年里,广西由于建设征地所造成的失地农民还会逐年增加。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当前党和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政府“民心工程”。2006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探索利用商业保险制度,为库区移民、被征地农民等失地农民建

2011-07-27

关于浅论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养老保障制度论文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对耕地的占用,随之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货币安置办法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货币安置办法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城市化率是评价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拥有八九亿农民的中国来说,要想走向富强,首先就要使这庞大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实现城市化。失地农民便是中国城市化的直接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数量得以增加,城市空间得以扩张。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一一失地农民产生。失地农民既不同于普通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保障资料一一土地之后,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基本生活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一、当前失地农民的安置现状在全国农村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招工安置、户口迁移

2011-07-26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建议——论浙江台州的实践

论文摘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必须与城市养老保障制度衔接起来,为将来可能的对接预留接口。浙江台州的实践符合这个原则,具有创新性,但实行3年来也出现了新问题。应该从规范政府出资时间与资金来源、引导失地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织、完善参保人员的转移政策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创新;问题;建议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各地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从得到的信息来看,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市、县一级层面上进行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探索。浙江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很快,失地农民问题尤为突出,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保障)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的也较早。台州作为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新兴地级市,自1994年撤地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很快,农民失地多,矛盾突出,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要求迫切。从2003年开始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广泛考察和论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其制度设计较其他地区有独创性,但实行三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理清思路,进一步完善。本文旨在介绍台州市的制度创新,并把重点放在实证数据

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