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佚名  2011-05-04

作者:路军章,唐果,刘毅,邓新立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降糖西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在常规降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照组(3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全血粘度、甲襞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降糖西药能全面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老年;2型糖尿病;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rbs of replenishing qi, 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symptoms and hemorrheology indexes of aged diabetic mellitus (DM). Methods Sixty cases with DM-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herb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nly.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1 mon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blood glucose and hemorrheology indexe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11 marked effective cases, 15 effective cases and 4 ineffective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hile 2, 12 and 1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7% in treatment group and 46.7%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telet aggregation, D-dimer and fingernail microcirc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The herbs of replenishing qi, nour 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blood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hemorrheology of aged DM.

Key words:replenish qi, nourish yin and promote blood;aged;type2 diabetic mellitus;integrated treatment of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虽然降糖西药层出不穷,疗效确切,但仍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单纯运用西药得不到理想的控制。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单纯运用中药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却没有可靠的降糖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中医认为,老年人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因此,本研究选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经2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1年以上,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病例共60例,均为2005年9月-200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高干门诊患者,按随机开放对照设计原则(用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60~78岁,平均(71.35±9.86)岁;病程1.5~30年;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1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70.32±7.93)岁;病程2~25年;合并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5例。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合并症等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或者空腹(至少禁食8 h)血糖≥7.0 mmol/L,或者葡萄糖耐量实验时2 h血糖≥11.1 mmol/L。而且上述指标应在另一日重复监测时能被证实。

1.3 纳入标准

年龄60~80岁,确诊2型糖尿病1年以上,经口服达美康(80 mg,2次/d)联合二甲双胍(0.25 g,3次/d)治疗,血糖仍未控制在正常范围者,空腹血糖≥6.2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9.0 mmol/L;未使用胰岛素注射者;除外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者;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处于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或参加试验前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者;患有严重消化不良,或胃肠道梗阻以及能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胃肠道疾病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被迫终止者不作疗效统计,但纳入不良反应统计。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定量饮食控制、有规律的运动,并继续给予原降糖药治疗,即二甲双胍片0.25 g,3次/d,达美康80 mg,2次/d。试验组在原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生黄芪15 g,党参15 g,麦冬15 g,天花粉12 g,葛根15 g,茯苓15 g,乌梅10 g,甘草6 g,丹参15 g,鬼箭羽15 g,水蛭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2周随访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临床症状

主要观察口渴、多饮、多尿、乏力、气短、自汗、肢体麻木、舌质紫黯或瘀点、瘀斑等,按临床证候轻重计分。0分:临床证候从未出现;1分:临床证候偶尔出现,程度较轻;2分:临床证候经常出现,程度中等;3分:临床证候频繁出现,程度严重。把所有临床证候得分加起来得出总积分,进行统计。每2周记录1次,1个月后统计疗效。

2.2.2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使用宝灵曼公司的检测试剂盒及日立74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餐后2 h血糖抽取餐后2 h静脉血)后室温下静置30~35 min (最多不超过3 h),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后吸出血清,对各指标采用酶法测定。

2.2.3 全血粘度检查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5 mL,肝素抗凝,浓度为10~20 IU/mL,采血后20 min再测,并在4 h内完成,在室温保存;避免剧烈颠倒混匀,以免溶血;用之前56 ℃以下温度烘干;血浆制备采用临床常规方法,3 000 r/min离心30 min。采用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A-6000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软件本身设定的4个全血切变率为1 s-1、5 s-1、30 s-1、200 s-1,自动检测此4个切变率对应的全血粘度值。

2.2.4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静脉抗凝血800 r/min离心5 min得富血小板血浆,再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得乏血小板血浆,用乏血小板血浆将富血小板血浆浓度调至250×109/L, 37 ℃预热3 min,取270 μL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 (美国biopool公司)30 μL(200 μmol/L),ADP终浓度为20 μmol/L,用血小板聚集仪(美国CHRONO-LOG公司)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2.2.5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

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按比例置于含0.13 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黄色液(血浆),-20 ℃保存待测。采用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美国Denh全自动酶标冲洗仪、多功能酶标仪直接测出样本含量。

2.2.6 甲襞微循环检查

应用国产WY-9A型甲襞微循环检测仪,配置日本CCDNK-300 g彩色摄影仪进行检测并摄像, BGST2000型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室温15~25 ℃,受检者取坐位,选双手环指,检测管袢形态、血液流态和袢周状态等16项指标,根据“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办法加权积分法”评定[2]。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用x±s表示。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超过3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足20%。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30例中,显效11例(36.7%),有效15例(5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2例(6.7%),有效12例(40%),无效16例(53.3%),总有效率为46.7%。2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糖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糖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下同)

3.4 2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变化比较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测定结果(略)

3.5 2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比较(略)

3.6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变化比较

(见表4)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的变化(略)

4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的“消瘅”、“消渴”等范畴。综观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即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血瘀之说。自1978年祝氏[4]提出糖尿病患者存在瘀血,报道了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此后20余年来,糖尿病瘀血研究及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一直受到临床重视和广泛认同。目前,气阴两虚兼血瘀学说是中医学对本病认识的主流。有研究认为,本病无论早、中、晚期都有潜在或明显的血瘀证存在,而气虚、阴虚、瘀血三者间常互为影响。瘀血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整个病程中。据报道,血液流变学改变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表明凝血酶与纤溶酶活化性增加,是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6];而甲襞微循环检查也是判断血瘀的主要依据[7-9]。因此,我们选择以上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证实,老年糖尿病患者确实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这与中医的血瘀证相吻合。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西药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及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能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对防止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前景,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