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


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论文摘要 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背景,深入分析中国政治实践和权力渗透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家庭养是传统中国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造成传统家庭养老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论文关键词 社会转型 家庭养老 养老结构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指养老的一种方式,包括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3个方面。在养老的3项内容中,收入保障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经济基础。中国传统家庭类型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主干家庭为辅,这样有利于老年人的赡养,因此,家庭养老是中国历史长期遗留下的产物。费孝通曾经用“反馈模式”来概括中国的养老模式,即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而子女长大成人后也必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中国社会传统的孝道。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熟知和实践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应运而生。而在这一养老模式的背后,则有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组织运行机制和社会文化的强大支持。家庭养老是宗族制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传统社会中

2014-05-27

试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是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我国老年农民主要靠家庭赡养。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这种养老保障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的10.14%,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预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到21世纪20年代将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养老问题再次引了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养老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不能回避的

2012-06-10

试析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及前景探究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进行了探索性分期,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使然,是一种制度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在过去、当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历史分期;发展前景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责任单位,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担负起对家庭老人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分担起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责任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已经发展并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障体系。这种特殊的家庭养老体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根源以及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入21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村家庭养老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促进作用。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和发展前景作一点探讨,论文观点纯属个人己见,不代表供职单位的意见,欢迎批评指正。一、中国农

2011-12-09

试析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发展探究

论文摘要: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出现了老****威危机、保障主体缺位、交换互惠不对等、代际倾斜严重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约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家庭养老的传承和发展应从法律规范化、政府支持、文化支撑等方面加以引导。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养老保障;崇老文化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家庭就成为相对稳定的基本社会单位,承担了繁衍后代的职能、生产职能、教育职能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保护职能。在中国,家庭养老一直在农村的养老保障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家庭养老为支柱,其存在基础可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认识。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子女。同时,农村社会福利差、医疗水平低等社会基础造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为此,笔者将在分析农村养老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养老保障未来的发展展道路。一、农村家庭养老历史变迁建国前后,农村家庭养老经历了一个从绝对主体到相对主体的转变。建国前,受着

2011-12-09

试析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论文摘要:对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的资金来维持老年生活,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家庭结构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是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在“崇老文化”的背景下发展成熟的。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分工取代了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农村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向小型化和核D化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又使传统的“孝道”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的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发挥情况,以及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笔者依托985项目基金,以农大返乡学生为主要调查员,于2006年6~9月开展了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涉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0个老年人。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凋查对象以60~7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为主,平均年龄73.6

2011-12-09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分析

摘要]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在中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是建立在依托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得以延续千载,应该说有其合理的一面。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社会变迁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正面临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从而具有趋弱性。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而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问题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计划生

2011-08-25

浅谈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融合是我国实行全面农村社会养老的起点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会化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多种因素影响使它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农村养老社会化则是必然的趋势,我国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应逐步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融合作为实行全面农村社会养老的起点。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迅速老龄化。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对农村养老社会化问题的关注也日渐增多,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全面实施,本文试图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融合角度,探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全面启动。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是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形式并存,且基本相互独立。家庭养老是其中的主要方式,即绝大多数老年人由其家庭或家庭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安排,或者依靠自己过去的积蓄与继续劳动来维持生计;集体养老则主要是由集体或社区对“三无”(无依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老人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但通常保障乏力,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成为其中的一员;社会养老作为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形式,

2011-08-01

试析人口流动下的农村家庭养老

【论文关键词】人口外流农村养老保津家庭养老【论文摘要】大量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青壮年人口离土又离乡的持续外流,对于农村的家庭养老保津却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养老观念淡化等,使得农村家庭养老保津面临困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众多人口束缚在土地上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外流减少了堆积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给中国乡村转变和乡村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从总体上说,都对农村人口流动持乐观态度。但另一方面,大量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对乡村社会,特别是对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冲击,却十分复杂,其影响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汇人外流的大潮中而逐渐显现出来。一、人口外流趋势人口大规模持续外流首先是由于土地上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农民到城市寻求生存。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大量农业剩余人口不得不长期羁留在土地上,处于一种隐性的失业状态。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城市用工体制的逐渐放开

2011-07-27

浅谈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分析

作者: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模式论文摘要: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在中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是建立在依托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得以延续千载,应该说有其合理的一面。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社会变迁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正面临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从而具有趋弱性。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而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问题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一、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2011-07-27

对于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及前景探究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进行了探索性分期,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使然,是一种制度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在过去、当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历史分期;发展前景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责任单位,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担负起对家庭老人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分担起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责任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已经发展并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障体系。这种特殊的家庭养老体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根源以及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入21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村家庭养老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促进作用。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和发展前景作一点探讨,论文观点纯属个人己见,不代表供职单位的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历史的粗略分期 经过初步研

2011-07-27

浅谈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之我见——论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巫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目前农村养老状况的描述和对众多研究者关于农村养老问题意见看法总结的基拙上,针对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提出家庭养老才是农村养老保障的最佳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达到12. 95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 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 39个百分点。联合国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由此来看,我国已经属于老龄化国家。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 07亿,占总人口数的63. 91%。因此,由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保障问题重点也应该侧重在农村的养老问题上。学者们共同认可社会养老将是中国农村养老的最终走向。但本文认为,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形式才是我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农村养老的最佳选择。这里的“家庭养老”不

2011-07-26

浅谈孝道回归与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

论文关键词:农村;孝道回归;家庭养老保障论文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孝道在经历了功能错位、缺位后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位。国家相关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孝道的阶层化现象,于女分担的养老模式以及老人自我养老意识的强化等,都推动了农村孝道的回归。本文旨在以孝道养老功能的回归为出发点,探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问题,指出家庭养老保障必然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一、孝道与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研究概述在中国农村,几千年来都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并且通过家庭养老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行为规范,自从1949年以来,农村的孝道观念在遭遇了功能错位、缺位之后,开始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位。学界对孝道与农村家庭养老的关注较多,但只是探究农村孝道衰落的根源和对策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郭于华、阎云翔、陈柏峰、贺雪峰和聂洪辉等人的论述。郭于华(2001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养老的调查,强调指出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遵循付出与报偿相衡的公平逻辑。正是上下两代对孝道理解出

2011-07-26

浅谈农村子代家庭养老保障调查浅议——以山东省成武县为例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农村子代论文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开展虽让农民喜出望外,但是参保率不高。其影响因素甚多,但随着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的降低、经济收入的减少,老年人在家中的经济地位也相应的降低,子女的支持程度成为制约老人保障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子代的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国家60年的农业惠农政策的改革历程,形式一直在不断演绎变化,但其核心思想都是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满足农民的切实需要,让农村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的方向没有变。然而现阶段,农业虽一直处于高产状态但是速度趋缓,现形条件下能激发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全面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和普及,以及其他救济、扶助政策的落实都不同程度地惠及到农民的需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出台虽让农民喜出望外,但现实情况是参保率不高,结果着实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随着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的降低、经济收人的减少,老年人在家中的经济地位也相应的降低,子女的支持程度成为制约老人保障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为深人研究子代的参与行

2011-07-22

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出路——对于家庭养老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模式

论文摘要: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突出和重点问题。本文从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入手,在中国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下,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及具体运行构想。以期为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探索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日臻成熟,并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的过速膨胀;但同时,由于计生政策的强制性特征,也使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已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现象已成为我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重心和焦点,而作为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养老问题”自然被置于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地位。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达6.96%,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则达到l0%(李淑霞),我国已完全符合国际社会对于”老龄化”国家的定义标准。随着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养老问题”自然被置于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核心地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国家统计局)。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毋庸置疑应居于我国养老问题的首要地位。本文着力于新农村建设

2011-06-19

试析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聚焦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

论文关键词:文化全球化软实力孝文化家庭养老模式论文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道德规范,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软实力”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是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文化渊源、自身优势,对于中国软实力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步人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人们聚焦经济数字这类“硬实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化这一“软实力”。费孝通先生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要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一“面对全球化的语境,如何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使发展不脱离民族之根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一度受西方话语掌控而被归人“封建”一词的中国传统文化曾遭受沉重的打击。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库。而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孝为出发点和

2010-11-14

关于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创新家庭养老形式

论文摘要:文章着重阐述随着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发展和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归纳一些地方成功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全面描述了居家养老的概念、方式、发展要素等,从而说明社区居家养老形式是适应我国历史发展需求的传统家庭养老形式的有力补充。论文关键词:社区;社区服务;家庭养老;居家养老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的制定和下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对我国社区服务的深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意见》中的公共服务体系涵盖了社区就业服务;社区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这是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网络。民政部李学举部长指出“当前社区服务正重点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今银发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中国也无法摆脱这一老龄化的大趋势,随着

2010-04-28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一、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局限性中国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显著区别在于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而且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来源只能完全依赖子女,经济上靠子女供养,生活上靠子女照料,没有其他出路。目前,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多代同堂型,既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老人与子孙同吃同住,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决定,老人除了做点家务或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活动。有的家庭则沿袭古老的家族管理习俗,由老人做主,子女很少有个人财产。另一种是分居赡养型,既能够从事一般家务的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老人的责任田和口粮田交给子女耕种,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女子定期把生活用品或现金交给老人,他们一般居住较近,感情联系较为密切。再一种是独立生活型,既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依靠承包田种植或家庭养殖等方面的劳动收入来养活自己。但老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这种生活方式就难以维持了。家庭养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着古老的农业文明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里,老年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那时候为了保存种群的生存和延

2007-02-01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分析

【摘要】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结合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外流;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一、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及其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与人口增长,中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十五”时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达到118 亿人,同时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流入城市,而且转移的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根据资料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543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01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在本乡以外从事劳动的从业人员达到13%。上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地区转移的现象,称为农村劳动力外流。 表1 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国性专项抽样调查年份 规模 定义 1997 8315万 转移出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包括到乡外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或劳动力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 1998 9547万 1999 1

2008-12-01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可持续性研究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制度性瓶颈外生性冲击不可持续性在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是建立在依托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得以绵延千载,应该说是有其合理的一面。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社会变迁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地冲击,从而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制度性瓶颈1.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建国初期,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我国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即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干预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其结果,不仅过多地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大大削弱了农业资本积累、技术革新的实力,窒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而且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 .2倍,1995年为2.

2007-03-22

家庭养老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关键词:家庭养老;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问题是农村社会的和谐。从我国的人口状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并将迎来老龄化高峰。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截至2008 年底,我国60 岁

2009-10-07